“杨无敌”

播放语音

    在传说里叫做杨老令公的杨业,起初是北汉的将军,因为勇敢善战,被人叫做“杨无敌”。
北汉这个政权,说起来很不光彩。当郭威夺得政权的时候,刘知远的兄弟刘崇在河东独立,国号仍旧叫“汉”。它是后汉王朝的残余部分。五代十国时期,岭南也有一个汉政权。历史家只得把岭南的汉叫做“南汉”,河东的汉叫做“北汉”,以示区别。北汉地方小、人口少,依靠辽王朝(契丹)的支持,和后周、宋朝相对抗,可以说是辽王朝的傀儡。
    杨业怎么会做北汉将军的呢?话得从他的家世说起。
    杨业的父亲杨信,原名弘信。他曾自立为麟州刺史,时间约在后晋、后汉之间。
    麟州一带的情况很复杂,当地羌人很多,北面就是契丹国境。杨信要维护身家财产,当然要依附中原政权,因而服从后汉。郭威代汉后,麟州在北汉的肘腋之下,杨信自然成为北汉的地方长官。
    杨业是杨信的大儿子,二十岁时到太原(今太原西南),在刘崇帐前当一名军官。他从小学了一身武艺,爱好骑马射箭,打猎时射到的鸟兽,常常比人家多出一倍。他又从小就有豪壮的气概,少年时骑着快马,在西北的原野上追逐鸟兽,身上充满活力。
北汉的统治者看上了这位壮士,要他甘心替自己卖命,就叫他改姓刘,改名继业(原名重贵)。在封建时代,跟皇帝做本家,算是极大的光荣。杨业见皇帝看重他,当然很高兴。
    但是这条路是很危险的。北汉的统治者曾经借辽兵攻打中原,和中原人民为敌。杨业替他出力打仗,就要成为他的爪牙,成为契丹贵族的帮凶。
杨业没有走这条路。尽管是北汉的将军,但是他反对分裂,拥护统一,抵御契丹贵族的侵扰。人民独独纪念他,就是因为他走的路,是受人民欢迎的正路。
杨业走上正路,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。
    封建时代的教育,要人对主子忠心。北汉的统治者想尽办法拉拢杨业,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。他在北汉的身份,相当于刘崇的孙子。他叫刘继业,北汉第三代的君主便叫刘继元(本姓何,是刘家的干儿子)。依照封建时代的道德观念,他自然不忍心离开他们,而且应该忠于他们。
但在另外一方面,他对北汉是感到不满的。
    在这里,我们先交代一下杨业妻子一族的历史。在戏曲和小说里,杨业的妻子川余太君(余shé蛇),也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。其实她本来姓折,可能因为“佘”、“折”读音相近,所以弄混了。折家原是云州大族,先世相传是鲜卑人,后来逐渐汉化了。折太君的祖父折从阮,从后唐时起,就担负府州(今陕西府谷)的防守任务。府州就在麟州东面,也是当时北方的一个边防门户。石敬珊割让燕、云十六州的时候,契丹贵族想把府州人民迁往辽东,以便加以压迫和奴役。府州人民剧烈反对。折从阮结合人民力量,坚决反抗,并且曾经出兵攻克契丹控制下的许多城堡。后汉建国后,折从阮带领部下归从后汉,大概就在这时和杨家结亲。折太君的父亲叫折德厦(y椅),折德展和他的儿子折御助、折御卿,在后周和宋朝初年,先后镇守府州,屡次和辽军交战。
    因此,对契丹贵族不屈服,是杨、折两家的传统。杨业尽管做了北汉的将官,然而这个传统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他。他身为北汉将官,却没有停止对契丹军的斗争。宋雍熙三年(公元986年),他受重伤被俘之后,契丹大将耶律斜轸(zhen枕)曾对他说:“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。”杨业归宋不过八年,如果在北汉时没有同契丹军较量过,三十多年的数字便没有着落。从杨业的官职来看,他在北汉做过建雄军节度使,建雄军设在现在的山西代县,接近辽的统治区域。
契丹的兵马时常在这一带出入,每有骚扰、掠夺的行动,杨业不肯坐视,必曾不止一次地跟契丹军发生武装冲突。“杨无敌”的美名,就是这种情形之下产生的。
这种冲突,其实只能说是磨擦。因为从大局来看,北汉有时虽和辽朝有点儿别扭,归根结底总是辽朝的附庸。杨业要抗辽,又格于形势,不好大干。怎么办呢?为了抵抗契丹贵族的侵扰,应当投宋。继续忠于北汉,就要与宋朝为敌,而且必须和契丹贵族合作。
    为了这个问题,杨业思想上苦闷了许多年。他是一个封建社会里的人物,不可能不受封建道德观念的支配。既已身为北汉大将,在宋太祖赵匡胤、太宗赵匡义多次进攻北汉的战争中,杨业只要被调到前方,就不能不出力与宋军交锋。他曾扼守汾河桥,阻止宋军对太原的进攻,他曾追击因久战疲惫而退走的宋军,掳获大批躺重;他也曾对米军发动袭击,受挫而退。他不见得乐于对宋军作战,但是他不能不参与这些战斗,而且从道德观念出发,还不能不尽力战斗。
    经过多年的思考,杨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,就是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宋朝。统一是当时人民普遍的愿望,杨业的这个主张,正符合人民的要求。
宋开宝二年(公元969年),宋太祖赵匡胤进攻北汉,打到太原城下。辽军来救北汉,也在城外安营。杨业劝刘继元道:“契丹人只爱财物,不讲信用,将来一定要欺压我们。
    如今的救兵就骄傲得很,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。如果出兵袭击,解决了这支军队,然后带着几万匹马的战利品,把河东土地献给宋朝。人民免受兵灾,陛下可以永享富贵,岂不是一举两得吗?”
    刘继元不同意这样做法,于是,河东的分裂状态又延长了十年。太平兴国四年(公元979年),宋太宗赵匡义率领犬军,围攻太原。刘继元实在守不住了,才投降了宋朝。杨业据城苦战,得到刘继元的通知,才停止抵抗,解甲投降。
    此后,杨业恢复原姓,名字单用一个业字,做了宋朝的将军,负起保卫宋朝的责任来了。"



来源 : 沈起炜著. 杨家将的历史和传说. 北京:国际广播出版社, 2010.01.

0:00
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