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至石刻

周至石刻技艺起源于黑河岸边、道教发祥地楼观台脚下的九峰镇余家村,深受道教和道文化的影响,现主要分布在周至集贤镇、终南镇、二曲镇、四屯镇等,在户县、眉县都有影响。武家世代传承石刻技艺,从清咸丰年间至今经历了七代。其家族的石刻作品在楼观台、仙游寺等观、庙流传较多。在传承中不断创新,技艺已延伸到拓片、装裱领域。

周至石刻技艺以线雕为主,基本程序有(一)选料。包括采石料、取坯等;(二)绘图。有构思创作画面,磨平石板表面,在磨好的石板上均匀涂刷黑色油漆,用铅笔和书写纸在石板表面誊画图案等环节;(三)雕刻。其刀法有正入刀、侧入刀、双入刀、挫刀、切刀等多种,以侧入刀为主。

石刻技艺制成的拓片,图像清晰、逼真,做工精细、雅俗共赏,深受社会的赞许,其代表作品有:老子撰经图、毛泽东书《长恨歌》、邓散木篆书、凌波达摩图、于右任书法、钟明善书法、魁星点斗图等50多幅。周至石刻工艺表现在生产和生活用具上,具有美观、大方、结实的特点,如门墩、柱顶、拴马桩、碾子等等;表现在陵墓、桥梁、牌楼、碑碣、造像等专有技术上,具有精湛、逼真、传神的特点,气势恢宏,世代称奇。


来源:

陕西省艺术馆

相关图片
周至石刻
石刻拓本的制造工具(陕西省艺术馆)
石刻展示(陕西省艺术馆)